蔣勳談清明上河圖18問(無書,有聲2CD)強檔特價
小七書到付款 節省你去書店的時間
博客來藝術設計-繪畫分類促銷商品
看過[蔣勳談清明上河圖18問(無書,有聲2CD)]就知道是一本優質好書
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內容簡介
穿越千年光景,城市居住者有了自己的美學
張擇端的「清明上河圖」,正是北宋畫院工匠精密描繪與文人書寫美學的結合,「兼工帶寫」的筆觸及技法,體會到「嘆為觀止」的震撼,可稱為十二世紀世界繪畫藝術的最高顛峰。
美學大師蔣勳整理出「清明上河圖」最需知道的18個問題,讓你在欣賞清明上河圖的過程中,透過觀察畫中的城市格局與人物互動,不僅僅是在看北宋的一張名作,更應進一步反思關照我們自己身處居住的城市,細細體會品味城市該有的風貌與人情。
※本商品內含雙CD(共2小時2分15秒)。
《蔣勳談城市美學「上河圖」》
清明上河圖的動畫在上海世博展出,引起很大的反響。
這件傑出的繪畫多年前在上海博物館展出,我兩次在現場,民眾從清晨五點開始排隊,許多日本韓國的團體有備而來,帶著顯微的眼鏡,細細瀏覽畫中密密麻麻街市景象,一站半小時,一動不動,任由後面民眾催促,還是像面壁參禪一般,不肯錯過細節。後面催急了,我聽到一個人回頭歉意地說:「我從日本來,要慢慢看。」
山水畫主人是文人,「上河圖」的主人是庶民百姓,城市居住者有了自己的美學。
從學生時代就看各種不同版本的「上河圖」,仇英的版本、清院本,都熱鬧精密,但除了技術上的工夫,沒有太多美學上的感動。
在上博看到張擇端的「上河圖」,真正體會到「嘆為觀止」的震撼。畫論上常說張擇端「兼工帶寫」。
「工」是工筆,以精細為能事,勾描界線,如工匠計較尺寸,也稱「界畫」。北宋「文人畫」萌芽,文人畫線條不能像工匠的呆板模式化,排斥「匠氣」,強調寫書法的自由線條。
張擇端的「兼工帶寫」正是北宋畫院工匠精密描繪與文人書寫美學的結合。「上河圖」不偏廢「工匠」描繪的「工」,也吸收「文人」瀟灑抒情的「寫」,「兼工帶寫」,說明了「上河圖」融匯兩大繪畫傳統的成就,足以代表十二世紀世界繪畫藝術的最高顛峰。
「上河圖」描寫北宋首都汴京的城市繁華,從城市近郊駝炭入城的驢隊開始,有官家踏青轎子從郊外回城市,也有城裡一家人出外。開始一段就點出城市特質,如同把視野先放在城市邊緣的交流道,進城,出城,構成繁忙交通,暗示城市主題即將出場。
傳統城市多與水有關,交通運輸、灌溉、居民生活都離不開水。沿河兩岸也常是城市最繁榮的地帶。如同淡水河與台北的關係,萬華、大稻埕、大龍峒,都是沿河發展的商業集散地。
「上河圖」也以汴京的「上河」為前段主題,江南物資北上的漕運支持了都市的經濟生活,靠岸的商船正在卸貨,縴夫拉船停泊,貨物由腳夫苦力搬運下船,船夫卸下杆,船尾尾舵,艙板上鉚釘,一切細節逼真入畫。
一般人嘆服張擇端對城市巨細靡遺的描繪能力,然而張擇端「上河圖」最驚人的應該是他組織細節的能力。
「上河圖」是一部電影,張擇端是偉大的導演,他描繪汴京,如同費里尼描繪「羅馬」,如同小津安二郎描繪「東京物語」,如同侯孝賢的「悲情城市」,他們都為自己生活於斯的城市做了最動人的紀錄與思考。
城門口人來人往,一個官家隊伍正出城,騎馬經過的官人,忽然回身,看了城寧口一名討飯乞丐一眼。張擇端安排了這場戲,這是好導演才會有的深沉心事。沒有心事,城市如何繁華,也只是荒涼。
「上河圖」動起來了,使一個沉埋了近千年的城市重新活了過來。畫卷結尾一個初來城市的外鄉人,揹著行囊,像是問路投宿,背對畫面,張擇端彷彿在城市美學最撲朔迷離的結尾打上了「劇終」二字。
作者簡介
蔣勳
福建長樂人。一九四七年生於古都西安,成長於寶島台灣。中國文化大學歷史學系、藝術研究所畢業。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,一九七六年返台。曾任《雄獅美術》月刊主編,先後執教於文化大學、輔仁大學、台灣大學、淡江大學、東吳大學,並曾為中山大學、政治大學、東華大學駐校藝術家,擔任東海大學美術系創系系主任七年。現任《聯合文學》社長、並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怡蓁共同主持中廣《藝文Fun輕鬆》節目。
現專事寫作、繪畫、藝術美學研究推廣。舉辦個展、聯展二十餘場,著作有詩集、散文、小說、藝術史、美學專論、畫冊、有聲書等數十種,作品多次獲獎。近年在美學教育推廣方面,更推展向兩岸四地,散播無數美學種子,用佈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。
...繼續閱讀
留言列表